<acronym id="cmfnp"><sup id="cmfnp"></sup></acronym>

  • <span id="cmfnp"><sup id="cmfnp"></sup></span>
    <track id="cmfnp"><i id="cmfnp"><del id="cmfnp"></del></i></track>
    <ol id="cmfnp"></ol>

    <ol id="cmfnp"><blockquote id="cmfnp"></blockquote></ol>

    返回列表南寧14座大橋讓邕江兩岸變坦途 新建5橋溝通五象新區

      記者 尹海明

      邕江猶如一條舞動的銀蛇,將南寧分成了江南、江北兩大片區。隨著時間的推移,跨江大橋不斷飛架,昔日荒蕪的邕江兩岸,如今已是道路縱橫、高樓林立,一派繁華的景象。

      自2002年以來,南寧市繼續將城區的橋梁建設當作實施暢通工程的重要措施,特別在新區開發中“鋪路架橋”并舉,南寧的跨江橋梁建設駛入快車道,如今,12座“彩虹”已飛架大江。南寧跨江大橋的發展,也是南寧改革開放和社會進步的寫照。

      14座大橋讓邕江兩岸變坦途

      上世紀60年代中期,南寧第一座大橋———邕江大橋飛架邕江南北,南寧人終于圓了千年“大橋夢”,結束了過江靠舟楫和渡輪的歷史。而它的落成打破了江南這片土地的“寧靜”,一些大中型企業先后落戶江南,一橋飛架帶動南寧誕生了第一個工業區,城市經濟由此迎來了一個發展的新時代。

      此后,飛架邕江南北的“虹橋”越來越多,中興大橋、白沙大橋、清川大橋相繼建成投入使用。雖然多年來興建了一批橋梁,但由于近幾年南寧城區的迅速拓展,交通流量的飛速增加,橋梁建設又逐步成為導致城區交通不暢的“腸梗阻”問題。

      2002年以來,南寧市將橋梁建設作為實施暢通工程的重要舉措,打響了一場場“架橋”攻堅戰:2004年,形似豎琴的永和大橋完工投入使用;2007年,葫蘆鼎大橋通車,與白沙大橋呈“Y”形連接,給南寧市41公里的快速環道畫上了圓滿的句號;2008年3月,連接仙葫與龍崗的仙葫大橋建成通車,2008年10月,北大橋和桃源橋開始成為邕江大橋的左右手,替邕江大橋分流交通壓力,讓南寧市內環線實現全線連通;2009年9月21日建成通車的南寧大橋,采用斜拉非對稱設計,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成為南寧市東南地區進入市區和快速環道的主要通道……

      今年,南寧市的橋梁建設再次彰顯大手筆:8月15日,羅文大橋正式動工建設,預計2014年7月竣工,形如海鷗飛翔邕江之上的羅文大橋建成后將改變相思湖新區缺乏越江橋梁的現狀,為江南和江北片區架起有效的聯系紐帶。

      9月3日,南寧市第14座跨江大橋———英華大橋開工。該橋呈東西走向,東起柳沙半島英華路,南接大沙田鳳亭路,建成后將大大縮短柳沙片區和大沙田片區之間的距離。

      除了邕江上的跨江橋梁,南寧還在道路上建設有多座立交橋,如會展立交橋、鳳嶺立交橋及青竹立交橋等。

      城市路橋設施的日臻完善,使舊南寧“東西不暢,南北不通,越江不便”的交通舊格局成為歷史。驅車穿城而過,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從城東到城西、從城北到城南。

      邕城橋梁挑戰世界最高水平

      如今,南寧建橋的速度越來越快,設計的造型獨具一格,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甚至直指世界的最高水平!      

      大跨徑、曲線梁、非對稱、外傾,甚至空間三維穩定等非常規設計元素……南寧大橋,以主跨300米的曲線梁、非對稱外傾式鋼箱拱結構而成為世界首創,它集合了設計者———世界橋梁大師、美籍華人林同炎先生對橋梁建筑的種種猜想,融入了當今橋梁建設中的最先進技術,施工難度極大,創造了中國橋梁史上諸多第一,更是打通了五象新區的“任督二脈”,開啟城市新走向。

      羅文大橋的建設也是繼南寧大橋之后,南寧城區又一座挑戰橋梁技術理念的橋梁。羅文大橋的設計別具一格:大橋采用海鷗式拱橋形式,擁有白色的橋身,還有柔和圓潤酷似海鷗翅膀線條的拱圈,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像一只在江面飛翔的海鷗。

      市城鄉建委總工程師楊漣認為,羅文大橋的建設有“一新一大三高“的特點,一新是指橋梁結構新,一大是指施工技術難度大,三高是指安全控制風險高、質量標準要求高、專用設備配套要求高。

      羅文大橋整體造型如同一只在江面飛翔的海鷗。大橋單個主跨180米,邊跨50米,總跨達460米,也就是“海鷗翅膀”打開的長度。

      橋梁的拱圈由多節鋼結構拼接而成。一扇“翅膀”(單跨鋼箱拱)根據受力特性由9個吊裝節段組成,其中,最長的節段達到21米長、58噸重。要把這么多個龐然大物從江面吊裝上去并非易事,屆時用于施工吊裝的塔架至少要搭到120米高,相當于40層樓房的高度。

      羅文大橋的橋墩也別具特色,呈“V”字形結構?!癡”形墩是支承連續梁的一種倒三角形鋼構橋墩形式,它將連續梁和橋墩連為一體,造型輕盈美觀,通常在大跨度連續橋梁結構中應用。

      新建5橋溝通五象新區

      五象新區作為城市未來發展的新中心,與現有中心城區和周邊主要功能組團的交通連接是不可或缺的。過去,新區和市區之間只是南寧大橋和龍崗大橋(原仙葫大橋)挑“大梁”,但路線單一,不能滿足五象新區的未來定位和快速發展的需求。

      值得高興的是,南寧市目前正在規劃新建5座跨江大橋,構建五象新區與現有中心城區之間的交通聯系。據介紹,這5座大橋從西往東分別為英華大橋、五象大橋、良慶大橋、青山大橋和青坪大橋(暫定名)。它們將與南寧大橋一起,承擔貫通江北、江南交通要道的重擔,實現江北、江南“無縫對接”。

      這些大橋的設計也各有特色。如青山大橋設仿古長廊亭臺樓閣,英華大橋的造型靈感源自羊角鈕編鐘。其中,英華大橋已開工建設,英華大橋的建設,將在柳沙片區與江南大沙田片區之間打造快速的過江通道。

      邕江上出現如此眾多的“彩虹”,除了給人以視覺上的強烈沖擊外,也使南寧人的生活變得如彩虹般五彩斑斕。擁有眾多跨江大橋和最長江岸線的江南區,作為南寧市的重點發展區域之一,原有的產業定位被打破,物流中心、地產、商業區域不斷建設完善,更多地承擔起和諧居住、產業多元化的共存發展格局。

      隨著南寧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發展,大南寧的遠景規劃出臺,以及“建設五象新區,再造一個新南寧”的宏偉目標的實施,邕江兩岸路橋交通立體網逐漸形成。

    瀏覽次數 : 1
    妓女院妓女影院妓女网